泡泡醫生

泡泡醫生

「博施」兒科專科醫生  馮偉正醫生        09/10/2018

小兒大夫的診斷室裏,放着一件法寶。

一瓶泡泡液,用來跟小病人玩「吹泡泡」的。

一串串泡泡,從空中飄降而下,折射出七彩繽紛,不論是手抱的小丫還是蹦蹦跳跳的小伙子,每每看得入神。

除了是逗小孩的玩意,泡泡也真有實質的作用。在胸肺聽診中,指令一個三四歲的小孩深呼吸並不容易;若把這變成一個吹泡泡的遊戲,他們通常會樂於配合,使勁地一口接一口吹氣,連珠「泡」發,好讓醫生更全面掌握氣管的狀況,同時把診症變成一個好玩有趣的經歴。

其實,觀察孩子對泡泡的反應,有助評估他們的認知和社交情緖發展。五、六個月的嬰兒,看見眼前移動的泡泡便懂得伸手去抓,到一歲左右會指著泡泡並用眼神向媽媽示意:「這很好玩!」,一歲半更開始自發與吹泡泡的人互動,以豐富的肢體語言表示想要更多泡泡;兩歲以後,小孩的語言能力更成熟,自不然更老實不客氣,高聲嚷著”More bubbles”了! 若孩子對這玩意出現異常的反應,如無動之衷或過度驚恐,即可能代表某些情緒或認知發展上的問題,須進一步跟進。

有時候,我更會特意着父母吹泡泡給孩子玩,從旁察看親子互動,對家庭關係又添多一分掌握。多年診症見過無數家長,有拿起泡泡棒不知所措的,有玩得雀躍到比孩子更甚的,有一顰一笑與孩子緊緊相連如談情般的,當然也有二話不説一手把泡泡液遞給家傭姐姐代勞的⋯⋯

親子關係是疏離還是親密,足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成長,皆可從這些吹泡泡中略見端倪。

PARKS 博施

Operated by Syncordia Consultancy Limited

Copyright 2018